全球半导体产业投资为何降温?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半导体相关产品投资正踩下“急刹车”。全球10家大型半导体企业2023财年投资额预计比上一年度下降16%,至1220亿美元,时隔4年由增转降,且降幅创10年来最大。近来,全球半导体产业面临供求失衡、价格下滑、投资减少等多重困境,产业发展似乎面临降温趋势。


  投资减少,市场低迷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美国、欧洲、韩国、中国台湾、日本的10家大型半导体企业投资计划显示,对智能手机和电脑使用的存储芯片投资同比大降44%,对充当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大脑”的逻辑芯片投资也下降14%。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格尔辛格近日在财报说明会上表示,由于一些国家市场前景不甚明朗,不得不缩减半导体产业相关投资。


  半导体产业投资下降,是半导体产业当前出现降温趋势的一个表征。全球半导体联盟与毕马威联合发布的《2022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展望》显示,2021年,半导体产业收入创新高,达5560亿美元。然而,半导体产业已从供不应求向供应过剩转变。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报道,新冠疫情最严重时期,半导体短缺影响了从汽车到游戏控制器等各种产品,企业囤积芯片以增加库存。疫情后,经济放缓,半导体产业出现供应过剩现象。


  受供求关系影响,半导体产品价格整体陷入低迷。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报道,DRAM和NAND芯片8月报价同比均下跌四成以上。日本综合研究所调查部研究员立石宗一郎认为:“由于各企业减产幅度还不够大,价格依然承压。预计需求复苏、价格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上涨还要等到明年。”


  伴随半导体市场低迷,半导体相关产业裁员趋势正在加剧。据彭博社报道,美国三大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之一泛林集团为应对半导体设备需求骤减,计划裁减约7%的员工,以在不断下滑的市场中减少开支。据台媒报道,中国台湾高通因使用半导体产品的智能手机市场低迷,业绩持续下滑,为削减成本,今年以来已裁员约300人。


  “脱钩断链”,伤及产业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宏松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半导体产业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点,产业链涉及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芯片制造等多个环节,供应链长、具有竞争优势的上下游企业分布在全球不同国家,如日本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生产环节,美国相关企业优势在于半导体设计和高端芯片研发。正是由于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特性,半导体产业的整体降温趋势与全球经济下行和产业链碎片化密不可分。


  “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部分国家经济复苏迟滞,市场需求端恢复缓慢,半导体相关领域产品需求不振。”刘宏松指出,半导体产品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电动汽车、通讯设备、智能家居等相关产品都离不开半导体部件。相关产业的需求减弱直接影响半导体产业的增长势头,导致半导体生产、投资、就业呈现疲软之势。


  “短期来看,半导体产业投资降温反映出当前半导体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状态,相关企业减少生产和投资行为,是市场调节机制的反应,是正常的周期性现象。”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蔡翠红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除了市场调节,半导体产业面临的发展困境有其深层原因——部分国家为谋求所谓“国家安全”,将半导体产业政治化、泛安全化,故意干扰、限制、破坏基于市场规律形成的原有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对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分析,半导体设备投资领域出现10年来最大降幅,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科技竞争愈发激烈。


  近年来,美国陆续出台《创新与竞争法案》《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芯片和科学法案》及相关行政令,希望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限制出口、投资的“霸王条款”,推动芯片制造等半导体产业“回流”本国。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美国总统拜登8月9日发布行政命令称,从2024年开始,禁止美国人投资一些开发先进半导体和量子计算机的中国公司。该行政令禁止对中国先进半导体和量子计算机进行新的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合资投资。


  与此同时,美国试图在半导体产业领域打造“小圈子”。韩国《亚洲日报》报道,美国筹谋“芯片四方联盟”,构建从芯片设计、生产到供应的战略同盟,成员为半导体领域竞争力较强的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此外,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8月,日本、美国和韩国在戴维营峰会上就建立一个机制达成协议,旨在“通过信息交流降低半导体和关键矿物供应链中断的风险”。日本政府7月已同意与欧盟建立类似机制。今年5月,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在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表示:“将在新兴技术方面开展强有力的跨大西洋合作,促进美国和欧盟的联合领导。”


  “近年来,美国不断加码半导体产业‘脱钩断链’举措,日本、韩国、荷兰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掌握全球半导体优势企业的国家和地区,受美国压力影响,减少与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生产等相关合作,直接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常发展。”蔡翠红表示。


  遵守规则,推进合作


  “美国等相关国家不断加强所谓‘供应链韧性’,实际正在损害相关国家经济利益,重创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刘宏松说。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近日就美国政府对半导体实施限制发表声明称,白宫反复采取过于广泛、模糊不清、有时是单方面的限制措施,可能会削弱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破坏供应链,引发重大市场不确定性。


  作为美国重要盟友和全球半导体重要生产国,韩国半导体相关企业就遭受了严重冲击。韩国《亚洲经济》报道称,美国限制对华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韩国半导体产业“躺枪”,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大型企业可能因此蒙受巨额损失。


  蔡翠红分析,半导体产业链相关国家间的贸易限制和出口管制导致投资芯片产业审查力度加大,合规成本提升,资金筹措程序复杂化,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从而影响半导体企业的全球布局和投资计划,进一步破坏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损害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韩国国会议员、三星公司前执行经理梁香子表示:“美国应该放弃目前的做法,即试图‘通过动摇和破坏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以达到某种目的’,并开始考虑全球共同利益。”


  “在技术层面,各国政府和企业可以共同加大投资,支持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半导体产业技术进步,注重系统性人才培养,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以培养更多半导体领域专业人才。在国际合作层面,相关国家应遵守相关规则,避免以国家安全为由,泛安全化半导体产业,人为扰乱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要通过相互合作降低地缘政治风险,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蔡翠红表示。


  刘宏松指出:“长期来看,尽管当前半导体产业正经历曲折发展阶段,但半导体产业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底层支撑,仍代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可以预见,半导体产业的未来需求将持续上涨,产业高度专业化和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